春与许家二郎便是正经的未婚夫妻了,除非有重大变故,否则没人能轻易分开他们。
原著里探春被南安太妃收为义女,替她的女儿远嫁和亲,换兵败被俘的南安郡王平安归来的事再不会发生了。未来她或许还是会背井离乡,但那也是随夫君去边疆安居,与和亲的意义完全不同。
这个泼辣果断、自尊自强的姑娘终于得了个光明灿烂的新前程。
也不会有其他可怜的姑娘代替探春,原著里没有写皇帝为何对南安郡王府如此纵容,要送女和亲换回南安郡王尚且可以理解,一则为了王朝稳固,二来我方大将被敌方俘虏已经足够丢脸,若叫他死在敌国手里,对大庆的威望更是一次打击,即便为了朝廷的颜面也不得不接他回来。
但他对南安郡王府太过纵容,甚至允许南安王妃随便认个义女用来和亲便不太寻常了。
若非南安太妃使了什么法子瞒天过海,便是皇帝碍于什么无心或无法与他们计较,后者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个能让皇上忌讳的,大概率便是太上皇了。
但现实里因为薛虯的存在,皇帝的威势与原著中不可同日而语,至少若南安郡王再次被俘虏,以皇帝的性子,即便不让他死在敌国,也非要南安王府自家的姑娘去换不可,想用别人家的姑娘抵?
做梦!
当然,这次南安郡王应该不会被俘虏了。毕竟皇帝不信任南安郡王的能力,虽然在太上皇的意思下不得不派他驻守西南,但同时也在薛虯的建议下派其他人与南安郡王同去,关键时候宁愿将之斩杀,也不能拖累战情、丢大庆的脸面。
与此同时,宝钗的纺织作坊也建造完毕,机器、原料和工人很快到位,顺利产出第一批棉线和麻线。
她早已通过薛家的关系联系了几家商户,第一批货很快就卖了过去。
这几位商户不过是看在薛家的面子上才来这一趟,不妨宝钗的东西价格低廉也就罢了,质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差,只是粗糙了一些,因为原材料不够好的缘故,颜色也不够鲜亮。
但是结实耐磨,以这个价格来说,完全能说价廉物美了。
几位商户心中打鼓,唯恐燕王妃不懂行情赔本,他们宁愿不占这点便宜,也不想因此开罪薛家。于是找到薛虯,委婉地提起此事。
薛虯微微一笑:“诸位尽管放心,舍妹不会赔的。”
众人这才放心,但同时又升起更大的不解。
这账怎么算都不对啊!
他们都是做衣物布匹生意的,对纺织的成本和利润心里有数,宝钗这批线的价格几乎是市面上最低的了,怎么算都赚不到钱!
难道是薛大爷和燕郡王宠爱燕王妃,打算给她托底,暗中补足亏空?
又或者薛大爷……咳,有特殊的原材料来源,成本比旁人的更低?
几人对视一眼,很快收回第二个想法。薛家这么大的家业,地板的缝隙里扫一扫,银子都比这个作坊赚得多,哪里需要贪图这点利益?
至于第一个……虽然很离谱,但好像也只有这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