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8章(1 / 2)

苏景殊现在很想安详的躺下,“正常情况下是只有审案的官头疼,现在问题是,这事儿极有可能会送两制乃至朝堂公议。”

他刚从许知州那儿得到消息,王安石王叔父刚回京就受到官家的重用,如今任翰林学士兼侍讲。

小道消息,王叔父可能是曾公亮曾相公看不惯韩琦韩相公专权而大力推荐上去分韩相公权的工具人。

朝堂上暗潮汹涌,文臣之间斗争比看上去更加激烈,韩相公连任宰相,不管为公还是为私,朝中已经有人开始弹劾他专权。

大佬们的明争暗斗小小苏管不着,他只知道前不久谏院的一把手司马光才被欧阳修推荐去翰林院,如今正兼任翰林院的翰林学士。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俩名字放在一起能有太平日子过吗?

小小苏不敢想,虽然王安石离京时和司马光关系很好,但是他看到这两个名字下意识只能想到俩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前期关系好一点用都没有,後期变法的时候掐的那麽厉害,谁能猜到他们俩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

他不在京城消息不灵通,不知道变法进行到哪一步,甚至不知道变法有没有开始。

老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课本上几句话把熙宁变法讲完,身处其中才知道课本上的几句话要掀起多大的浪头。

变革不总是轰轰烈烈,很多时候都开始的悄无声息,再加上朝堂本就不安稳,各种政策来回改动,很久很久之後发现“啊,原来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即便是让王安石王大佬亲自过来也不好说现在到底在什麽时间节点。

风起于青萍之末,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王叔父和司马大人能在阿云的案子上达成共识吗?他们要是能达成共识,是赞同许知州还是不赞同许知州?

包大人又是什麽看法?

苏大人忧心忡忡,不行,他得赶紧写信让邮差捎回京城。

登州这边已经有大雪封山的架势,周边其他几州的情况也好不哪儿去,除了官府的邮差往京城传消息,连商队都不怎麽愿意上路,所以冬天传信很不方便。

外头的雪下的太大,官府的邮差也不乐意天天往外跑,毕竟雪下起来不会管路上的人是商人还是官差,说冻死就全冻死,在大自然面前什麽身份都不管用。

要是不能让邮差顺路捎信回京,下次再和京城联系就得等来年开春。

马上就要过年,为了登州这边等过个好年,他悄悄打听一下京城的情况不过分吧?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邮差回来吗?

好像不太够。

天冷路不好走,邮差能在年前将案卷送到京城已经很不错,官府衙门过年要放假,所以案卷大概率是年後才会被翻阅。

就算年前会翻阅,短短几天也到不了朝廷公议的地步。

笔尖的墨滴在纸上,苏景殊默默将笔放下,写了一半的信纸团巴团巴扔进火盆,这次是货真价实的安详。

年後才开始吵架啊,那没事了。

旁边俩人:???

是他们年纪大了还是怎麽回事?现在的年轻人怎麽那麽难懂?

苏通判算出京城要年後才会复审阿云的案子後整个人都放松了,以前觉得大宋为了分权不断的设立新机构是自找麻烦,现在看来也不全是麻烦。

流程越多可操作的空间就越大,越拖延就越能让参与其中的官员上下其手。

桀桀桀桀桀桀!

咳咳,有种小人得志的感觉,换个笑法。

正直的小小苏大人要放假了也没闲下来,他和许知州要的是合理合法的保住阿云的命,不是以权谋私让人连着他们一起骂。

怎麽合理合法的保住阿云的命?就看谁将律法运用的更得心应手。

小小苏律师即将上线,上线之前让他补个课先。

苏通判和许知州为了接下来能吵得过别人都埋头苦学,白五爷看他们忙活也跟着忙活,不过他忙活了两天就放弃了,这种事情让老沈跟着忙活就行,他觉得他还是更适合话本。

岁回律转,岁暮天寒,京城各衙门的官员将一年的卷宗整理完毕都开始准备放年假。

朝廷给的假期短没关系,年後没有要紧事的话多请几天假就是,和放假没什麽区别。

一年就过一次年,怎麽着也得过完十五再开工。

刑部衙门,何尚书亲眼看着差役将今年的卷宗搬进库房,终于能闲下来喝口茶缓口气。

他们刑部衙门经手的案件很多,往年多,今年更多,襄阳王那边还没消停柴世子又跟着冒头,後来发现俩人勾结在一起意图谋反也就罢了,登州的案子又一出接一出。

京城地界儿的案子还有开封府帮忙分担,京城之外的大案只能刑部大理寺来办,能让包拯帮忙纯粹是他和包拯的关系够铁。

他都亲自去开封府请了,包拯好意思拒绝他?

何尚书咂了口茶,心道幸好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