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就道。
“还不错,没浪费了那些细面。”
方圆儿自然也不会逼迫老娘,俏皮的同两个嫂子挤挤眼睛,惹得刘氏和王氏都是笑起来。
其实,这妯娌两个对于开食肆更是动心。
家里有了生意,就会每日进银钱啊。
否则卖参的那几百两建了院子,供小叔读书,给小姑子置办了嫁妆,就真是剩不下什么了。
一家人边吃边说,剩了最后一盘饺子。
方圆儿正要都吃掉的时候,院门却是被人突然推开了。
“哎呀,婶子,你们家里才吃饭啊。”
原来,是里正胡大伯家的孙媳妇来窜门。
这人平日就是个喜欢各处走动的,自然嘴巴也有些碎。
赵金莲不太愿意同她打交道,也是因为这一点。
但人家这么上门,还带了个孩子,也没有撵人的道理。
于是她赶紧给儿媳们使眼色,然后就起身去迎客。
刘氏和王氏手脚麻利,拾掇了盆碗,桌上那碗饺子就落在了最后。
胡家那个小子有七八岁了,晒得黑泥鳅一样,拖着两条鼻涕。
这会儿,他就两眼放光,指了那盘饺子,嚷着,“娘,我要吃饺子!”
赵金莲心里不喜,却也拿了干净筷子递给孩子。
胡家媳妇儿得了便宜,脸上笑着,嘴里却假意推让着。
“哎呀,婶子让你笑话了,这小子淘气,在家没吃饭,倒是跑你家讨嘴来了。”
“小孩子嘛,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这不算错。”
赵金莲扯了她坐下说话儿,方老汉带了儿子们不好在场,扯了个借口也走了。
方圆儿被那孩子就着鼻涕吃饺子恶心到了,也是赶紧钻去了灶间。
赵金莲见此,就开门见山问道,“老三媳妇儿,你过来是有事?”
第十四章 得了便宜还卖乖
足足拖了半个时辰,那胡家媳妇儿才领着儿子走了。
一家人重新聚在堂屋,赵金莲就叹气道。
“咱们家里还真是要把新院子建远一些,村里人进院儿不敲门,总赶饭口也不成啊。”
众人也是皱眉,方圆儿胃口大,不能说是什么致命的缺点。
但到底传出去不好听啊!
万一有什么怪话儿,许是还要惹麻烦。
“左右老二也回来了,买了材料就抓紧建吧。”
方老汉吧嗒着烟袋锅儿,他也看不上村里这些多嘴妇人。
“娘,胡家媳妇儿说什么了,大晚上跑来一趟?”
王氏好奇,问道。
“啊,她还真说了一件正事儿。
村里人先前不是也得了银子吗,要凑在一起,买点儿香烛,各家做两个好菜,后日一起祭拜一下山神。”
赵金莲吩咐道,“我答应了,到时候圆儿你们别帮手,让圆儿亲自下厨。
明日老二再去县里买两样点心,一包香烛回来。”
众人都是应声,方圆儿虽然不信什么鬼神,但想想自己的来历,也觉得得了恩惠,有所回报是应该的。
第二日一早,方老二赶了牛车进城。
顺道把方玉送去县学,然后逛游一圈儿,买了东西回家。
村里有同赵金莲交好的妇人来走动,见方家准备的东西这么多。
于是就笑道,“你们家里多供奉一下山神是应该的。
卖了那么多银子呢,听说包饺子都是大肉的!”
赵金莲皱眉,应道,“不过是偶尔改善一下,给孩子们解解馋,谁家舍得总吃啊。
至于供奉山神,自然要虔诚,毕竟我家得了山神的赏赐。
顺带着村里也都多了一笔进项呢,总要替大伙儿也尽一点儿心意。”
那妇人听得尴尬,村里人眼红方家发财是真的。
但确实也是托了方家的福气才跟着得了好处。
如今再说什么,当真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
又坐了一会儿,妇人就匆匆走了。
赵金莲连同刘氏王氏都是脸色不好,方圆儿就上前抱了母亲的胳膊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