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项城又被北魏攻破并掳之北去,一直到了陈庆之北伐的时候才又得以返回南梁。
胡僧祐这两度归梁的经历总让李泰感觉有点熟悉,略加思忖后才想到跟杨忠差不多,只是杨忠的经历要比胡僧祐更加的丰富多彩,主打的就是一个南北横跳。
胡僧祐之子胡昌义对于李泰的热情款待也是满脸感激,甚至较之其他大族子弟要更加的激动,趁着入前祝酒之际连连对李泰拜谢道:“家父曾言,寒素门楣恐怕溯访不易,使我北来之际也担心访求不得,幸在总管府诸勤事之员相助寻访,才总算访得先茔、加以修缮。得此大恩,实在感激不尽!”
“胡领军南国骁士,守卫江陵、平定叛乱,可谓功德不浅。今能稍为助力,成人之美,我亦颇感欣慰!”
李泰微笑着接受胡昌义的拜谢,打算抽个时间出来再与之加深一下交流。胡僧祐两度归梁,可见事梁心意之诚,李泰倒不指望能够策反其人,但是借其传声、阻止湘东王东去建康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眼见在堂宾客们已经将要尽兴,李泰便又端起酒杯来一脸感慨的说道:“久前胡亡氐乱,生民离散诸方。诚知人离乡贱,不知几多艰辛才能立足他乡、不失家传,如今又得以归乡祭祖、祭告先灵,血脉传承、不失嗣序,可谓大幸!
如今贵国定乱成功,也让南北群众欢欣不已,想必不久之后诸位便要奉从湘东王东去建康、继兴社稷,只不过建康残破、百废待兴,诸位勤于王事、劳于中兴,来年不知何时能够再归乡土。今日饮乐自需尽兴,以慰来年分别时多,诸位或不知身之所往,但应知魂之所归!”
听到李泰这一番茶味十足的发言,原本热闹欢乐的氛围突然变得压抑沉闷起来,众人饮入口中的酒水也大失滋味,有的只是苦涩,难道真要去建康?
第0727章 人离乡贱
人离乡贱,本来就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尤其是对一些在地方上拥有着相当可观的乡土资源的豪强世族们来说,在乡里还是在他乡的区别将会更大。
这些祖籍南阳的江陵人士,当然是没有经历过祖辈因胡亡氐乱而流亡他方的磨难,但背井离乡、从头开始的事迹却是在家族内部口口相传、耳濡目染。
如果不是因为有着这些江陵名族的支持,湘东王也很难获得讨伐侯景乱军的争利。诸如梁王萧詧因为没有获得襄阳名族的鼎力支持,在与江陵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下风,只能投靠西魏才得以自保。
平定了侯景叛乱之后,不只湘东王因此获得极大的声望,这些江陵名族们也需要分享这一次投资成功的收获。而将中兴政权的中枢核心留在江陵本土,就是他们能够获取到的最大回报之一。
在经过侯景乱军和勤王、定乱大军的连番糟蹋,如今的建康早已经是残破不堪,再想重新兴建起来还不知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等各项成本,而且这些成本又该由谁来投入?
建康作为长久以来的南朝政治中心,是有着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王谢名门和三吴世族们虽然在侯景之乱中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并没有被连根拔起,反而趁着对抗侯景乱军的过程中对乡土资源的把持越来越牢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方实力派。
如果湘东王迁都于建康,那么建康城的重新营造必须要仰仗这些三吴名族的配合,秩序也需要他们加以维护,势必就会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凭着乡土根基逐渐挤压其他人的进仕空间,众多的江陵人士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除了湘东王的潜邸故属这一个身份之外,没有任何的优势。
诸如吴兴沈氏这样的地方强族,虽然也涌现了沈约等文儒名家,但本质上仍然未改其地方豪族武宗的特色。如果彼此间真的发生什么权位争执,湘东王又难以调和的话,人家振臂一呼乡兵群起,他们江陵人有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