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却仿佛遭到了夺舍一般,仿佛游魂野鬼悄无声息。
原本躁乱不安的中外府,这几天来都安静至极,仿佛突然被整个世界遗忘了一般。至于达奚寔等留守之人,每天也都是住宿在中外府官衙中,尽管官衙内也是无所事事,但仍严格遵守太原王“官守于事”的指令,不敢随便缺直离府。
虽然现实中的动荡被太原王一纸宣令给镇定下来,但他们这些中外府属官们内心却仍不能平静,特别担心太原王到来之后或许会对他们这些从乱之人大加制裁。
如今于谨先一步返回,让他们心内暗暗松一口气,跟之前一直处于矛盾状态的山南道群众相比,于谨这位柱国无疑是要友善一些。于是众人也都抓住这个机会,纷纷向于谨进行诉苦与揭发。
于谨这里还没有听完众人的诉苦,城中又有人策马向此奔来,便是得信稍晚一些的宗室广平王与赵贵等聚集在太原王府的众人。
“请问常山公,太原王几时入城?某等苦盼大王归国镇乱……”
一脸憔悴神情、须发凌乱的赵贵上前来一把抓住于谨的胳膊便发问道,只是他这略显狼狈的模样让于谨一时间都有些忍不住:“南阳公何以如此憔悴?”
讲起这件事又是一把辛酸泪,赵贵本来就年纪不小,这几天从太原王家门房挤进马厩里,又因为担心遭受牵连,几天时间下来寝食不安、忧心忡忡,能不憔悴那就见鬼了。
当年于谨遭到太原王反制而身陷山南道、不得回归的时候,赵贵心内也不乏暗笑,可是看到今天于谨在甲兵拱从下、作为太原王的代表风光归来,他真恨不得当时以身代之出征江陵。
此时听到于谨尚算关切的问话,赵贵一时间也是鼻头一酸,垂首感叹道:“公今幸从英迈、堂上尊长,某等不幸涉乱、阶下之囚,恳请常山公感怀旧日情义,能于王驾前为某等稍作进言……”
于谨听到赵贵这满是辛酸的言语,一时间也是不免感怀不已。人的际遇总是流转不定,起伏逆转往往也只在顷刻之间,如若当年没有身陷山南,如今的他怕是也要难免赵贵今时这样的处境了!
不过于谨也来不及多作感慨,虽然说如今的同州城情势已经被太原王一纸檄文就给镇定下来,但具体的涉乱人事仍待追究调查,而这也是于谨此番使命所在。
他没有再继续逗留于城门前,先是使派一队人马前往中外府,将略阳公宇文觉并其党羽全都收监起来,自己则在广平王等人的引领下往太原王府去参见皇帝,进奏太原王归程诸事之后,便又与群众一同拱从皇帝返回中外府。
有了于谨暂时坐镇,中外府局势又变得稍有稳定。于谨也并没有进行什么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只是将历经动荡的中外府人事暂时封存起来,涉乱人员一并拘押,不只是略阳公并其党羽,包括蔡祐等身处其事的人员在内,也都统一收监。
等到于谨将局面稍作控制,太原王也率领大队人马入关而来。广平王拓跋赞等先携皇帝圣旨奔赴渭桥相迎,先封太原王为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等职,而太原王则只受都督中外诸军事,余职一并请辞。
之后皇帝又亲率同州城文武百僚,在太原王抵达同州的当日于南郊相迎,当见到太原王的仪驾大纛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连日来饱受动荡惊吓的皇帝拓跋廓也不由得热泪盈眶。
“朕昼思夜想,王今总算归朝。家事国事,并朕一身,俱付于王。生民久渴于治,唯王能抚慰内外,请王安国定邦,勿负天下黎民所期!”
当太原王入前进拜的时候,皇帝更于大次之中亲行向前将太原王扶起,一脸诚挚激动的说道。
第0946章 魂兮归来
由于中外府还没有经过彻底的肃清整理,再加上前大冢宰宇文泰家眷们仍然居住在内府中,而太原王的随从人员也是特别的多,城中旧邸难能容纳,于是便索性暂居城外一座兵城中。
不知于谨是有意还是无意,提前安排清理出的这座兵城便是当年李泰在台府担任后军大都督时的军府驻地。对此李泰倒也并不排斥,他之所以安排于谨提前返回,也是为的向同州群众释放一个略有人情温度的信号,以免有人在他归来这段时间再狗急跳墙的搞出什么大乱子。
如今的太原王已经是内外群众众望所归,而皇帝拓跋廓也毫不掩饰对太原王的依赖。
虽然彼此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久,但是拓跋廓自从登基以来便深受前大冢宰宇文泰的震慑,过去这段时间又遭受诸多惊吓,对于能够与宇文泰霸权分庭抗礼的太原王李伯山,心中自然是充满了好感与期待。
而且不同于宇文泰这些镇兵势力,太原王所出身的陇西李氏同他们元魏宗室也是情义深厚、交往密切。
因此在迎接太原王的过程中,皇帝便忍不住做出许多有违君臣礼节的亲昵举动,等到移驾兵城的时候,更是一再邀请太原王同辇而行。当李泰连连拒绝后,皇帝索性便也弃辇乘马,并肩入城。
同州城这些分属朝廷和中外府的文武群众们,自然也都一路追随入城,而此时的城中早已经布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