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5o6节(1 / 4)

在稍作打理仪容之后,木杆可汗倒是恢复了几分气度,他微微上前一步,两手抚胸深作鞠躬,口中沉声说道:“大魏与我突厥结好多年,我父尚在人间时便在部中迎接款待魏使,并且请婚魏国。我自继事以来,也多向魏国求好,并且率领大军共魏国岐阳王、大冢宰攻打东齐。知唐公主掌魏国大权后,便派使臣蒙叶护前往长安道贺,并请嫁女唐公交好成盟,唐公之前还遣员赠礼,为何突然不告来攻?”

李泰闻言后便冷笑两声,抬手指着木杆可汗答道:“可汗究竟是在颠倒是非,还是不知人间道理?你自继位以来,屡屡犯罪伤害两国邦好,有什么面目自言求好?今我率师旅来攻,并非突厥群徒恶我,而是你木杆可汗骄狂任性、犯我国律,若不加以严惩,我大魏国威恐将不存!”

“唐公今是胜者,示威惩罚我难抗拒,但我究竟犯何大罪、我竟不知!”

那木杆可汗听到这话后,便又发声反问道。

“尔之大罪,不只一桩。你父伊利可汗旧求聘我国,我国文皇帝念其意诚而赐爱女长乐公主,你自受命以来妄自尊大,失奉国母,此为罪一!

两国旧誓盟好,同仇敌忾、相约进退,前者共伐贼齐乃尔等应尽之义务,竟然挟此为恩、勒取报酬,背弃父盟、大失孝道,此为罪二!

我国故安定公以平贼为生平大愿,虽然疾病缠身但仍豪迈赴战,尽举国中甲兵与贼交战,尔等徒负盟友之名,逡巡于北山之外,竟然不敢进击晋阳,以致安定公功败垂成、身死于外,此为罪三!

我国前有贼臣悖逆君父、作乱国中,推其罪由,竟欲外结突厥以寇国中。内乱未已,你便遣使入国、恃强勒索,欲趁我国危乱而胁迫割地贿献,岂是求盟态度?我不欲损害前盟,倾尽府库以结好,尔竟贪得无厌、滞留不去,此为罪四!

敕勒川、沃野地,旧所于此谋生诸部,皆我王教子民,躬身此境谋生而已,素来未敢结怨漠北,尔徒至此屡屡施暴,致使此间群情不安,此为罪五……”

李泰早已经想好该要怎么处置木杆可汗,这会儿列数起其人罪状来,张嘴便是滔滔不绝,到最后更指着脸色越发难看的木杆可汗怒声道:“尔父于我国自执婿礼,今身死国存而后嗣失道,我当为其拨乱反正。尔虽外邦之主,但却入乱我国人地,为我国将士力擒境中,亦决不可饶!数罪并罚,死不足惜!”

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在场众突厥权贵们对讯息的接收也都先后有别,李泰这番话讲完之后,最先反应过来的一些突厥权贵顿时脸色一变,忙不迭叩地呼喊道:“唐公请息怒!唐公请饶命!”

但李泰对此却置若罔闻,只是指着这些人又沉声道:“尔等群徒未能辅佐可汗向道,亦皆有罪。唯伊利可汗功业尚需继承,留尔群徒选举新汗辅之。如若自觉罪深,愿与木杆可汗相共领罪者,我亦不吝赐尔一死!”

第0973章 木杆授首

对于如何处置木杆可汗,李泰也是经过了一番权衡,最终还是决定要处决其人。

将木杆可汗押回长安、如同历史上他的后辈颉利可汗一样献舞阙下,听起来虽然挺带感,但是背景情况都不相同,也是不好直接效仿。

历史上唐朝与东突厥之间的互动,已经是经历了从西魏、北周到隋唐近百年的冲突与磨合,形成了一定的渊源与传统。而且当时的东突厥虽然被灭,但仍需要借用其残余势力以制衡漠北后继兴起的薛延陀汗国等势力。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那就是当时的大唐国力之强远不是如今的西魏朝廷可以相提并论的。李泰此番突袭成功,尽管也是战果喜人,但是较之历史上大唐攻灭东突厥一战的意义还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漠北水深,并不是他胜利这一场之后就能随便拿捏的。不要说他们西魏,哪怕是过去几年狂虐四方的齐主高洋,也难以施加持续有效的影响与控制,过完瘾之后就要返回来召集民夫修建长城。

宽大与包容那是强者才拥有的权力,对于李泰而言,他发动此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场战斗给突厥造成最大的震慑。

杀他多少士卒,夺他多少牛马,归根到底都不是给当权者本身施加的惩罚,哪怕会有一时的惨痛,但只要稍微缓过劲来,要不了多久又会故态复萌。

就比如说那些赌徒,哪怕在赌桌上输的倾家荡产、痛哭流涕,但所损失的只是他的钱财罢了。一旦通过其他的途径再获得一定的钱财,往往又会忍耐不住想要尝试翻本。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赌徒就此洗心革面,不再沾染赌博,但是这种把希望寄托在赌徒的自律性上的想法本身就是消极的。

现在的问题是,作为对赌另一方的李泰并不想参与这样的赌博,哪怕这一次的主动出击,实际上也是被迫的。而想要降低后续类似事情的发生概率,那就得把这个赌局的代价拉高一些,老子赢了之后不止要你的筹码,还要你的性命!

只有这一刀实实在在的斩下去,后续突厥的决策者们在决定继续与西魏为敌时,才会把自己的性命安危也考虑进去,而不是所谓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