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其惊愕之际,回手一刀斩落下来,顿时便将这曾经的故人斩杀当场。随着这督将死亡,其他仍在顽抗的敌众们便都纷纷弃械投降。
至于御史营那里,战斗要更加的顺利,在裴藻的亲自进攻下很快便将御史并其一众随从们尽数成擒。
这一夜司马消难自是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熬到黎明时分,见到身披染血戎袍的裴藻行入堂中,忙不迭入前疾声问道:“情况如何了?”
“未负主公所命,御史一众俱已成擒,镇城伏敬远则斩杀于军府之内!”
裴藻向着司马消难叉手汇报道,事情进行的这么顺利,他的心内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镇、镇城?为何要杀镇城?”
司马消难听到这话后顿时一脸惊愕,望着裴藻疑惑问道:“莫非镇城也有害我之心?”
“镇城有无并不重要,只是卑职已为主公谋划锦绣前程。与其惴惴不安苟活国内,不如痛快决断、另觅生机!旧有高仲密据虎牢而投魏,而后李伯山据关西以称雄。而今主公拥其故地,献城以投,魏国求贤渴才,能不倒履相迎?”
裴藻作拜司马消难面前,口中解释说道。
第1035章 诸方策援
经过一夜忙碌,等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举事的义兵们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虎牢城。
尽管司马消难还未有投奔西魏的想法,但是事已至此,就连最信任的心腹都已经做出了实际行动,他便也顺从下来。正如裴藻所言,与其在国中惶恐度日、每天都要担心遭受迫害,不如干脆投奔更好的地方。
随着晨光破晓,司马消难准备听从裴藻的建议,出府去巡视并安抚激励城中诸路参事的人马,而在临行前,他突发奇想道:“今既然要与齐氏决裂,那当然要决然割舍!今长公主尚在内府,是否也应该引出于诸军面前诛以誓师?”
他夫妻关系向来不睦,为此他的妻子东安长公主没少到齐主那里告状,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他不得已要对这夫人礼敬有加、曲意逢迎。
但今既然已经决定投靠西魏,那自然也不必再将自家夫人长公主的身份放在眼中,于是司马消难便打算趁此机会一刀斩之,发泄自己心中多年以来的积愤。
“长公主毕竟是主公发妻,且未有失德。当下城中局势虽然初定,但人情仍未稳固,当下之计尤需示众以仁以宽,不宜宣之以暴。等到情势大稳,诸事自随主公心意处断。”
裴藻虽然素来都清楚司马消难是何秉性,但在听到他这话后也是不免心生恶寒,忙不迭发声劝阻让他不要搞这些无补大事的加戏,以免暴露自己凉薄残忍的性情,反而不利于团结群众。
“且依中兵所言,留此恶妇多活几日。”
听到裴藻并不支持自己杀妻誓师,司马消难倒也没有再继续固执己见,只是恨恨说道。
为了在人前塑造起一个英武的形象,司马消难特意着员取来一副盔甲披挂于身,然后才在亲信们簇拥之下往前堂而去。
此时的州府前堂中,前州府属官郑子云并入城配合行事的郑权等人早已经等候在此,当见到司马消难入堂之后,便全都起身相迎。
不得不说,司马消难虽然性格上有些一言难尽,但仪容谈吐确是不俗,今又一身戎甲,显得更加英武。
尽管从起事至今,他一直都处于一个被动的懵逼状态,但在认清现实之后,面对众人便换上了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裴藻的一切行为更是完全出于他的授意,对众人也都是嘉勉有加。
经过一番简短的交流,西魏方面针对北豫州的人事渗透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单单在州府群僚当中,除了仓曹参军郑子云之外,还有数名同样出身当地豪宗的属员也已经暗里投靠了西魏。
并且此番除了裴藻接应入城的那一千多人之外,城中也早有数百徒卒潜藏于市井,分布在集市货栈之间,各有身份掩饰。
“唐公旧曾于北豫州举义起事,对虎牢城也多有遗憾与寄望,诸类人事布置不计代价的投入进来,可惜还未建功凑效。幸在使君弃邪归正、举义城中,大事既成,待此佳讯入朝以奏唐公,唐公必也喜出望外,对使君一定会大加褒扬,某等诸事群众必也受惠使君义举喜得重赏!”
郑权向着司马消难抱拳笑道,而司马消难闻言后也是充满期待的笑语道:“我对唐公也仰慕已久,之前得贼齐乱命出镇此地时,便已经暗生效法之想,只恐谋略粗浅、举事仓促以致事业难成。幸在如今行事顺利,让人欣慰。”
一番自夸之后,司马消难又连忙发问道:“如今此间事情虽然已定,但消息走泄之后必然会引来洛州、河阳等诸境敌军反扑进击。当下虎牢城池虽坚,兵员却少,若无强军策应,恐怕难支长久啊!请问郑郎,魏国将如何予我策应?”
“使君但请放心,家父业已率领五千精兵自襄城北上入城据守,另和州、广州等诸路人马同样也会予以策应。”
郑权闻言后连忙说道:“襄城、伊川、鲁阳等诸路人马只是第一批策援,待到举事消息传递回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