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了一口气,但是之前尉粲惊惧之下派人出城泅渡到汾西再折转送出的告急书信却在各处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得悉此事的便是晋阳方面了,连日来晋阳方面诸方征调人马,各方甲兵源源不断的汇聚而来。当晋州城使者在山林中昼夜兼程、艰辛跋涉终于抵达晋阳的时候,晋阳方面已经再次聚集了六七万人马,因为甲力渐丰,齐主高洋也渐渐恢复了胆壮气盛的状态。
可是当他看到来自晋州方面的告急书信道是西魏大军足有二三十万之众,而那使者也是连番描述魏军人马盛壮之态,顿时又让高洋变得有些不自信起来。
不过既然知道了敌方主力大军俱已投入此间作战,那么北齐方面也就不可再过于保守了,应当要积极的行动起来,给予敌军以围阻打击。若是任由敌军将晋州城攻占下来而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军基地,那么凭其如今的兵势,再想将晋州收回来那可就难了。
如果晋州被西魏所夺,不异于直接在北齐咽喉下抵住一柄尖刀,哪怕一时间晋阳还能无受侵扰,但高洋如果再想像往年那般晋阳、邺都自由往来怕是做不到了。
一旦帝王本身行动都受到了限制,必须要长居某处,那么按照他们北齐内部的人事情势,晋阳、河北两处必然会有一方要掉链子了!
高洋近年来虽然时昏时明,但是对于其政权内部这些人事问题却一直都非常清楚。晋州的得失不只是单纯军事边防上的得失,一旦晋州守不住了,那么北齐内部一系列的人事矛盾很快就会变得明显激化起来,就连他这个皇帝都难以再进行什么平衡操作。
只不过眼下敌军势大,晋阳方面的兵力仍然没有完全恢复起来,尚不足以担任这场反击战的主力。而且随着雀鼠谷、千里径两条要道的失守,想要重新打通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于是高洋便又着令刚刚率军从朔州抵达晋阳的南安王高思好率领两万师旅南下,与河东王潘子晃一起试图重新打通南下要道,同时又让唐邕加大兵员的征调力度,诸边凡边情不甚重要之处,全都抽调一部分兵力汇集晋阳。
在晋阳继续征调人马、积攒实力的这段时间里,只能让平原王段韶在邺都方面担当进攻敌军的主力了。邺都与河阳人马加起来也达到了十几万众,哪怕不能完全击败敌军,但通过不断的进扰也能让敌军疲于应对、士气消弱。
到时候,晋阳方面再聚集起足够的甲兵,并且打通南下通道后,自可以大军之下,给予敌军迎头痛击,一定要让李伯山这个狡诈顽敌付出惨痛的代价。到时候不要说晋州,就连河东都可以一鼓作气的攻夺下来!
很快,高洋的命令就传到了邺都。此时的邺都方面,已经前后从河阳撤回了将近六万人马。
之前段韶已经先行率领两万人马进入了滏口,如果要担任这一阶段反击敌军的主力,区区两万人马显然是不够的。
留守邺都的高演在收到到皇帝诏令之后,便又连忙派遣使者前往滏口与段韶商讨,便决定将当下邺都的人马尽数增援段韶,而后继续从河阳方面调集军队返回邺都,作为后备的力量同时维持邺都的治安。
可是当高演的调令再次下达到河阳的时候,却遭到了河阳守将斛律光的反对。斛律光并没有遵照命令继续安排人马返回,而是自己亲自秘密奔赴邺都,要向常山王当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1059章 拥之偕亡
虽然如今敌军攻势转为晋州方向,但并不意味着河洛方面已经平静下来,北豫州司马消难等叛徒仍然存在着,豫西方面的西魏势力也都活动频繁。
斛律光作为河阳方面的守将,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可以私自离开镇所,仍需坐镇此地。只不过随着魏军主力前往晋州,此间注定只能成为次要战场了,斛律光的心思自然也就不在于此了,不甘心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处于边缘位置。
为了争取能够出战的机会,斛律光便将河阳军务暂委部将,自己则奔赴邺都,希望能够说服常山王高演支持他的应敌方案。
因为斛律光并非受召而返,自然也就不敢堂而皇之的进入邺都,一直到了邺都城外,他才派遣随行的亲兵入城往常山王邸求见报信。
高演这段时间一直都在皇城之中主持京畿军务,当听到家奴奏报才知斛律光已经秘密返回了邺都。得知此事后,高演也不由得吓了一跳,但既然人都已经回来了,总不好连见都不见便又再直接赶走,于是他便又着令家奴先将斛律光引去城外别业先作安置,待他忙完官署事务后再往相见。
“咸阳王匆匆返回,河阳情势是否要紧?”
傍晚时分,高演才得闲匆匆出城来与斛律光相见,因为心中有些埋怨斛律光这过于冒失的行为,他的语气也不像之前那么友好客气,见面后便用质问的语气说道。
斛律光也明白他这一做法有些不妥,但为了争取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于是便连忙说道:“大王请放心,河洛方面诸情如常,并无大事喧扰。前者师旅召回邺都之后,北豫州战事也已暂停。末将留镇无事,所以才轻装快马、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