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最后一名。
现在重启,自己这个礼部尚书的权力也变的更大。
于公于私,他都是最乐于见成的。
至于皇帝提出了两个条件,根本就不算问题。
朱元璋继续说道:“今年还剩下五个月有余,足够开一次恩科。”
“明年再举办一次正科,以后三年一届,永为定例。”
任昂激动的道:“陛下圣明。”
其余人也纷纷道:“陛下圣明。”
这确实是近些年来,最让人高兴的事情了。死气沉沉的朝堂,也多了几分喜气。
但有几个人,表情却有些不自在。
那就是王本、杜佑、龚敩、杜敩、赵民望、吴源等人,他们都是四辅官。
重开科举这么大的事情,皇帝竟然没有找他们商量。
而是让初入朝堂的公孙聪出面,这里面代表的东西太多了。
再加上皇帝已经数次表达出,对四辅官制度的不满,这让几人心情更加沉重。
然而,朱元璋接下来的动作,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所有念想。
“设内阁辅佐咱处理政务……原四辅官杜敩、吴源为内阁学士,龚敩调任为国子监祭酒……”
原四辅官只有两人入了内阁,其余人调任他处。
虽然都升了官,可是和四辅官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但进入内阁的两人并无欣喜之色,因为这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被调任的几个人,有遗憾,也有释然。
离开权力中心让人遗憾,但也远离了危险。
这一次朱元璋依然是乾纲独断,直接宣布了此项改革,根本就没有和任何人商议。
群臣静静的听着,没有人敢质疑,也没有人发表意见。
早在数年前,朝堂就变成了一言堂。
有些问题大家还敢讨论一下,有些问题就是皇帝的逆鳞,任何人敢触碰就会遭到打击。
和丞相相关的事情就是禁忌,谁沾染谁死。
大家早就形成了默契,不言不说。
其实对于四辅官被取消,群臣早就有预感。
大家都不傻,这个机构的缺点自能看的出来。
不少人甚至在等着看朱元璋的笑话,丞相制度施行了数千年,岂是你说废就废的。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废除四辅官制度的同时,他又搞出了一个内阁。
都是官场精英,很快就抓住了内阁的核心。
四辅官是有品级待遇的,位列公侯之下,在六部尚书之上,可以说是非常尊崇。
他们还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很多事情可以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