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章(1 / 2)

不过更感觉自己坠入地狱的是本来准备送女儿进东宫的官员:

一个尚侍的孩子、一个太政大臣的孩子,还是皇帝皇后亲自做正宾的成人仪式, 这让他们的女儿怎么活啊!

本来想着太政大臣家吃肉, 他们喝喝汤,现在加上一个尚侍, 这真是,两家吃肉,他们还有残渣吗?

一时间,这些大臣家中的女儿们也迷茫,或者干脆摆烂了。

有的本来就无所谓进不进宫的彻底躺平:你们快给我钱,给我多多的钱, 就当进宫养老了!

有的本来还有些青云志的陷入了深深的迷惑:所以两位大神,我该投靠谁给谁当小妹啊?爸妈你们说话啊!快告诉我跟着谁走, 我要成为家族的荣耀!

啊?怎么选啊?

陷入了深思熟虑的大臣们最后集体决定:不送了!

一个领头羊就算了,大家一起当舔狗不算丢脸,也法不责众。

可现在出了意外啊。

神仙打架的场面,咱们这群小鬼还是远远的吧。

越远越好,决不能一不小心蹚进浑水!

有的人家表示:好女儿,别说荣不荣耀了,不被流放就算好的了,溜了溜了。

为了迎接新的妃子进入东宫(其实就俩人,但来头都不小),皇太子每天都在发愁。

太政大臣的女儿,和尚侍的侄女,这哪是妃子啊,这就是两个祖宗啊,哪个都不能得罪。

之前他和源氏眉来眼去的时候计划得好好的:源氏的女儿是领头羊,其他大臣的女儿也是姻亲的纽带,但是都不像明石女公子那样重要,他最期待的还是源氏这个最有权有势的岳父。

毕竟外祖家全军覆没了,他只能通过姻亲捞上救命稻草了。

结果现在尚侍家横插一脚,原有的计划被打乱,皇太子只能忍痛接受了他不可能有其他臣子姻亲们的事实,研究着该怎么对待唯二的妃子。

两尊大佛,必须一碗水端平。

怎么平?

东宫位于内里的最东面,比女官仍然盘踞的温明殿还要东一些。

在东宫的北面,就是当年桐壶更衣居住的桐壶宫殿。

因为当年桐壶帝对好大儿的爱,在桐壶更衣去世后,这里没有其他人居住,只留着妃子的旧物。之后因为这里离侍卫值班的地方近,也就成了长大后的源氏偶尔进宫小住的地方,常常被称为淑景舍。

当年的淑景舍雨中点评女子大会,在淑子的心中可是留下了深刻阴影。

而在源氏起了送女儿的心思之后,这座宫殿也如同被拂去了尘埃的珍珠一样,慢慢被装饰起来了,如今焕发着新的光彩,准备给明石女公子进宫居住。

那么问题来了,尚侍的侄女入宫后,该住在哪里呢?

总不能让她像是其他臣子的女儿一样,按照原计划住在依附着桐壶的侧殿吧?

头疼欲裂的皇太子接到了尚侍的传话后,一刻不敢耽搁地去接受她和陛下的敲打,然后拿到了最新的装修方案:

东宫北边本来种着一排排的梨树,因而在除去了政治意义后,这座宫殿本身就被称呼为“梨壶”。

如今按照尚侍的想法,将东宫北面的宫殿单独扩建成院子、重新装修,就可成为侄女的宫殿。

“一个地方大、一个离得近,我们多么为你考虑啊!”

想起尚侍的理所当然和陛下的暗自偷笑,被如此强制安插眼线的皇太子,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您还好吗?”新换来的侍女们不眨眼睛地盯着他。

也算是面容清秀的皇太子有气无力地坐在廊桥上看着满园梨树:“多看看吧,以后就不是我的梨树了。”

啊?

从清凉殿被分到东宫的侍女内心吐槽:这之前还是陛下的东宫呢,本来也不算是你的啊。

新的宫殿装修完成后,两位妃子在盛大的排场中同时入宫。

因为暂时分不出名位高低,两人也没有被立为明确的正妻,因而都是皇太子的妻子。

本来皇太子的妃子也可以用“女御”称呼,但是在宫中陛下还有不止一位女御的情况下,总觉得怪怪的。

因而住在桐壶的明石女公子被称为“桐壶妃”,而住在新装修好的梨壶的芽生被称为“梨壶妃”。

婚礼当天的场景可谓盛大:平安京的大小街道被打扫得异常洁净,妃子牛车经过的路边披红挂彩,为她们庆祝。

依附源氏的大臣们根据官职乘坐牛车或步行从六条院出发,护送桐壶妃进宫;

而亲近尚侍府的大臣们则先到尚侍府拜会,之后一同前往四条院,护送着梨壶妃。

有意思的是,背地里和淑子来往的帅亲王按尚侍的吩咐提前跑到了宫里,和堂姐、也就是假装称病不愿给源氏做脸的槿姬亲王一起找帝后,直接坐等开宴,早就商量好给两个女孩分别做正宾的帝后默契对视;

而帅亲王的王妃,也就是当初的平少将带着女儿,一起帮忙为四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