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 头上没有顶,好些人已经面露微笑,开始想像夜色来临, 在此处俯看灯火,仰望星空,又该是何等的惬意。
问题越来越多, 似乎从踏上水泥马路之后所有的问题,都积攒到这一刻爆发出来。
“我看到水泥路分车道和步道,中间还有一条小沟渠,水进入沟渠之后,又排向何处。”
“用水泥做的地下管道,可以将所有的积水都排向不远处的河道之中。”这回作答的是韩书。
“三层楼房的楼板用的都是水泥,墙面也是水泥,水泥真的有那么坚固,绝对不会塌吗?”
“水泥,砖石和铁条再加上深挖地基,这才是保证不会塌掉的完整结构。”越来越多的,隐藏在水泥之下的秘密被揭露出来。
水泥路的好处大家一看便有直观的感受,但看完也就看完了,最多想想,在家里倒个水泥地面,或是把门口的路铺起来,省得大风的天气,刮的尘土四处都是。也省得下雨下雪的时候,一下脚便是泥水。
更多的想法,也就没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修建咸阳城的道路,那是秦王的事,其他人连想都不敢想,更不会主动提及。
但这小楼就不一样了,谁家不想有一幢这样的小楼,哪怕空着不住人,只拿来招待客人也是倍有面子的事啊。
特别是夏日,招好友,于露台上抚琴喝酒观星,该是何等风雅之事。
商人则想的更多,就算是崇尚节俭的人家,对于修建房子的开支,也绝不会节俭。可以想像的到,一旦这样的房子流行开来,家中但凡有些余财的,若是不修建一幢小楼,只怕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其中,蒙毅的想法最为单纯,“这房子不错,什么时候给我修一幢。这登高望远的滋味,甚是不错。”
赵苏一拱手,“咸阳城内,修建个二层便够了,毕竟不好高过咸阳宫的宫墙。若是郊外的庄子,别说三层,再加高半层一层的,也没有问题。”
三斗在人群中听着,暗自点头,他刚才就想到这个问题,还准备私下提醒一二,没想到公子已经思虑周到。
“不知这一幢小楼,造价如何,光从这些用料来看,也便宜不了。”商人最关心的便是价格。
“如果是二屋小楼,十五万钱便足够,如果是三层,则要百万钱。”赵苏说话时,几乎所有人都竖起耳朵静听。
听到十五万钱,个个眉开眼笑,再听到百万钱,无一不惊讶。只相隔一层,怎么会差这么多。
“二层小楼,有水泥和砖头,再加木料和少量铁条便可完成,造价并不高。但一上三层,铁条的使用量便成倍数增加,造价自然高昂。”
新村的铁条可不是外头那种含有各种质杂的铁,就算达不到百炼钢的程度,也是质量极好的,价格自然不低。
说到这个程度,剩下的便该交给想合作的人自己去考量,赵苏没有再多说,而是看了看天色道:“原路返回,正好到吃饭的时间,大家赏脸都去坐一坐。”
“说到别的,我还须想一想,说到新村的饭菜,老夫早就如雷贯耳。先说好,咱们这些军汉可都是大肚皮,把你吃穷了可不能赖我们。”说话的人是杨瑞和杨将军,他家是最早与公子合作的十六家之一,因为与赵高有仇的关系,天然的便与蒙毅关系不错。
等后头有了替蒙殊出头,断掉赵硕子孙根的事发生,扶苏就一跃成了杨瑞和最喜欢的后辈,没有之一。
赵苏笑嘻嘻的拱手,“杨将军尽管放开肚皮,有人替我撑腰。”
说着朝三斗再一拱手,“大监回去一定要转告父王,送来的礼都叫他的将军们给吃回去了,父王是一点没吃亏。”
众人大笑起来,三斗更是哭笑不得,“老奴回去定转告大王,保证一字不差。”
等他们返回之时,新村一路的大马路上,已经摆好了桌椅。不是后世习惯的大圆桌,而是四角方桌,一桌只坐四个人。
经常往来新村的人已经习惯了这样不需跪坐的桌椅,但没来过的人,还是大为新鲜了一番。
“不愧是新村,处处有新意,就连桌椅都这般奇特。”说话的是冯博士,冯相是肯定不会来的,冯郡丞在女儿大后,远赴辽东担任郡守。
辽东是燕国属地,燕国之战已经结束,土地统统划归秦国,之前让冯知秋回咸阳待命便是作的这个打算。
虽然新收的属地必然民心不稳,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但对于冯知秋来说,一去便任辽东郡守,独掌一郡,就算辛苦也是千值万值。
更何况,他去之前,还跑来新村打了一场秋风,相信以他的能力,必能在辽东站稳脚跟。
“山野闲人,可不就得干点闲事。都是村民用竹子做的,取个野趣,若是不嫌简陋,不妨一会儿去二期住宅的大广场上选购。”赵苏趁机帮村民打了一个广告。
赵苏将竹子做成的桌椅板凳教给新村的村民,谁都可以去山上砍了竹子做家具。有心灵手巧的又勤快的,做完自己用的,也会做一些挑到住宅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