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并没有在望山县久留,傅启铭他们没走,他就先一步回宣城了。
他不是自己回去的,郑玉梅和林伟与他一起。
毕竟第一批肉马上就要进厂了,多一个人就能省不少时间。
林平现在自己在面馆里,完全没问题,更何况,面馆里现在还多了两个能干的服务员。
这是林伟第一次来宣城,感觉到处都不够看的。
再到厂区,他着实是震惊了。
“大川,你真的是这个。”他朝林川竖大拇指。
林川将胳膊压在林伟肩头,“别这个那个了,干起活来就是一个字,累。”
林伟不在意,他笑道,“累啥啊?你咋不说有钱赚呢?我跟你讲,只要有钱赚,真的不觉得累,干劲十足!”
林川回来以后,第二天一大早,第一批肉就进厂了。
孙向东、张祥龙两个人放下了装修门面的活计,也赶过来收拾这些肉。
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
忙的那叫一个井井有条。
十口大锅全都支上了,卤肉的香气飘的是哪儿哪儿都是。
一个星期以后,第二批肉进厂,林川他们又免不得又一阵忙活。
就在林川他们忙活的时候,傅启铭和沈锦书已然回到了京都。
原本安静的四合院,因为傅启铭和沈锦书的回来,一下子热闹起来。
傅启铭的兄长傅启丰,今年已经七十六岁的高龄了。
他满头花白的头发,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
身后是他的一儿一女。
儿子名叫傅正辉,今年五十二岁,女儿名叫傅佳媛,也已经五十岁了。
“二叔,我爸听说你和二婶回来了,就赶忙过来看看。”傅正辉一边扶着傅启丰坐下,一边说道。
傅启铭笑道,“大哥,我这次,找到我儿子了,也不枉费我和锦书找了这么多年。”
傅启丰自然是知道,弟弟找这个孩子找了四十五年,“同洲呢?你没将人带回来?”
“他们还有些事情要忙,同洲和他媳妇儿过年之前能到。到时候,我好给他改了名字。”傅启铭说道。
傅正辉听了以后,问道,“二叔,我听说,同洲他们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也没读过书?”
“是啊,这些年,亏欠他们了。同洲生了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四个孩子也都成家了,我看啊,各个都不错。”傅启铭完全不在意什么在农村长大,读没读书。
他看林庆友一家,还有林川他们,都很好。
傅正辉心里冷笑一声,他和傅佳媛对视一眼。
两个人眼中都闪过不屑。
四十五年找回来的儿子,无非就是个乡下的土包子。
他们不会以为,改了姓,就真成了京都的人?
第95章 买买买
傅正辉不着痕迹地问了一句,“二叔,那同洲他们一大家子都准备搬来京都吗?”
傅启铭靠在那儿,“这我不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事业要做。当然了,他们要是都搬来京都也是好的,我和你二婶都想他们能陪在身边。”
傅正辉拳头攥了攥。
原本,傅启铭只有傅同渊这一个儿子。
现在傅同洲回来?那他和他的儿子要怎么办?
不过现在不好说这些。
他就等着看看,看看那农村来的土包子什么样儿。
怕是连一百块钱都没见过!
傅启铭也不会说那么多,和傅启丰谈论的都是他们的心情,再就是聊聊林庆友他们这些年过的多么不好,他们多么心痛。
越听这个堂弟过的不好,傅正辉心中愈发得意。
果然是上不了台面!
林川他们自然是不知道还有这一遭等着他们呢。
自打傅启铭和沈锦书回了京都,林庆友也赶来宣城帮忙。
现在他们都在忙活全新出锅的卤肉,脑子里全是赚钱的事儿,谁能想到京都还有人不欢迎他们?
林川他们紧着忙,终于在腊月二十的时候,所有卤肉都打包冻好,通知傅同渊来拉货。
临近过年,傅同渊手上的事情也特别多。
他没时间出来,就连同其他朋友派了车,过来拉卤肉。
卤肉拉走,林川这一单,毛利润入手足足两万八。
林川将所有成本,以及人工全都扣掉,将账目记好。
开始给大家分钱。
除了干活的工钱,还有过年的奖金。
“忙了这么久,这都腊月二十了,全都回家过年。”
孙向东乐呵呵地,“大川,门面收拾的差不多了,啥时候开业?”
林川说道,“正月十六!”
毕竟现在过年大家都要休息,是没有店面开门的。
别说宣城这个还没正式营业的店面,就是望山县的面馆,也是要到从除夕当天关门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