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章(1 / 2)

这是他们杜氏一族的麒麟儿,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

简略地给秋华年讲了一遍这些往事,族长说道,“我知道你们家现在艰难,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云瑟这样的天赋,千万不能耽误了。”

他是怕秋华年不支持杜云瑟继续科举,毕竟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

秋华年笑了,“读书是好,但也得先吃饱穿暖不是?”

不等族长说话,他继续说道,“不过没关系,吃饱穿暖我一个人就能办到,科举是最好的投资,只要他能考,我会支持他的。”

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只能在物质上尽力给他们最好的,但在古代只有物质是远远不够的,杜云瑟这个亲哥哥的身份上去,两个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来,秋华年也能蹭一蹭,多几分保障。

族长想到秋华年做的高粱饴,还有他在人情世故上的老练,没有怀疑他在说大话。

“云瑟是个知道礼义廉耻的好孩子,你们两个一起努力,一定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

快中午时,秋华年照常把九九和春生送到胡秋燕家,带着一篮子高粱饴步行去镇上售卖。

昨天卖出去的高粱饴的口碑已经初步发酵,今天下午,很多人闻名来尝鲜,秋华年一共卖出了183根高粱饴。

不过这是因为刚开始人们有新鲜劲,再过几天,销量就会降下去了。

豆腐坊的生意在人流量的带动下也好了一些,孟圆菱的大嫂和秋华年说,以后秋华年卖糖只管在豆腐坊里面卖,不用去外面街上风吹日晒。

下午回去的时候,孟圆菱的二哥正好要架着骡车去其他村送豆腐,顺路捎了秋华年一程。

靠双脚步行了几天,秋华年有些怀念现代各种方便的交通工具,他羡慕地看着眼前身高体壮的骡子,“骡子市价多少钱一匹啊?”

“老骡子五两银子,像这样健壮的青花骡子,要七两。”孟家二哥孟武栋话里带着自豪。

孟家有两头骡子,一头老的在豆腐坊磨豆腐,一头青壮的用来拉车,在清福镇,这可是数一数二的人家才有的。

大多数人家连一头老骡子都买不起。

“那马呢?”秋华年穿越后还没见过马,作为一个看过各种古装剧的现代人,他对马有一种天然的憧憬和好奇。

“最慢的驽马也要二十五两一匹,真正的好马,价格是上不封顶的。”孟武栋摇了摇头,这些东西离他们这种人太遥远。

按购买力换算到现代,骡子相当于电动车,两三千块钱能买一辆,马则相当于汽车,最差最旧的也要上万,豪车的价格更是不敢想。

秋华年点头,他很想买一匹好马,过一把穿越的瘾。

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把目光放在脚下,努力攒钱买一头代步用的骡子。

算了算价格后,秋华年觉得,今天赚的一百多文钱瞬间显少了,他干两个月还不一定够买一头好骡子!

腌肉

因为搭了一段路的骡车,今天秋华年比昨天回来的早,也没有那么累。

他惦记着缸里的猪肉,回去后立即取了出来。

库房不住人不开窗,深缸还能起一层隔温作用,缸里的温度一直维持在十度以下,生肉放个两三天不成问题。

秋华年把肉切片,加盐和葱姜炒出猪油,等猪油能没过肉,将肉捞出来和猪油一起装进坛子里,坛口盖上一个碗。

这是一种叫“腌肉”的保存猪肉的土办法,腌好的肉装坛放在阴凉处,几个月都不会坏。

没喂过饲料的农家土猪肉不用刻意去腥,口感和肉味都比现代超市里卖的好的多。

一斤生肉做熟后有小半坛,每次炒菜时放一点,又够吃好多天的。

炒好肉,秋华年把附带买的骨头洗干净炖进锅里,加上羊肚蘑、豆腐和切成段的玉米,放一小撮盐调底味,一小片姜去腥,咕嘟一个多小时后,浓白色的骨汤在锅中成型。

秋华年刚找了只海碗盛了一碗汤,胡秋燕就送九九和春生回来了。

“好香啊,只要从外面走过,都闻得到你家又在做肉呢!”胡秋燕一进门就说,“我进来的时候,看见村里好几个孩子在墙外边张望。”

秋华年也很无奈,但没办法,露天灶台就在南墙下面,一做饭味道就会飘出去。

“你是正经靠自己赚的钱,怕什么,想吃就吃!”胡秋燕笑着给他宽心。

上午孟福月代表族长给村里人说了收甜菜根的事后,大家都知道华哥儿的糖竟真的做出来了,也知道了这个糖才卖一文钱,在镇上卖的不错。

有族长背书,加上说辞好听,现在村里人都夸华哥儿有本事,有好处还不忘自家村子的人,是顶个的好。

“除了杜宝泉家的那几个,现在谁不夸你?他们想使坏,也翻不起浪来。”

秋华年谢过胡秋燕,让胡秋燕带着那一海碗的骨汤回去,胡秋燕推辞不过,只能收下。

晚饭秋华年用咸菜和几片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