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在她看来,李清照的“狂”和李白有得一拼,偏偏两人还都有傲气的资本,气人不气人?
“其实她这个评价是有道理的,因为苏轼这个人自由得很,创作时信马由缰,有时候确实不会刻意追求音律的和谐,但作品本身肯定还是优秀的,所以也有人会觉得李清照是在吹毛求疵。”明月摊摊手,“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在后面的朝代也有批评之语,文学作品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
明月记得,清朝时就有学者这样评价:“《声声慢》这首词过于悲怆,偏偏世人都极力夸赞它,不理解。”
明月对于他这个评价也要做一个评价:不理解。
除此之外,明月以前还看过一些其他类型的评价,直接攻击李清照女子身份的人倒是没有,大家都是体面人,不会那么没品,但前面是夸赞,后面又说“一妇人”能写出这样的词已经很厉害了的评价,明月可没少见。
题外话不讲,明月说回到正题:“新旧两党之争导致李清照婚后的处境并不太妙,但幸好丈夫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她的身边,这段时间夫妻俩的小日子应该过得还不错。”
“李清照结婚之后依然很爱喝酒,丈夫重阳节不回家,她就‘东篱把酒黄昏后’,哀叹自己‘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喜欢‘打马’,类似于古代的打麻将,丈夫非常支持她这个爱好,还买相关的书籍给她,她精读深研之后摇身一变成了‘赌神’;两人还都有收集整理金石字画的爱好,赵明诚被贬谪期间,李清照从自己的偶像陶渊明的诗中取字夫妻俩经常在一起玩‘赌书’。”
“这个游戏就比较考验智商了,up主以前见班上的同学玩过,一方说一个知识点,另一方回答在哪本书的哪一页,敢玩这游戏的都是学神,李清照肯定是学神,她丈夫应该算得上是学霸,所以夫妻俩一起玩赌书的时候,李清照基本上没输过。”
朱元璋冷嗤一声:“李易安是有几分才学,可惜她认不清自己的身份,既已为人妻,便应当把心思都放在相夫教子之上,非要在才学方面压丈夫一头有什么用?这赵明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遇到战事身为知府竟然缒城而逃,将一城百姓置于何地?”
殿中其余人等自然顺着皇帝的话,应声附和起来。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喜欢易安居士的词,此时不愿意跟风说一些“李清照应该安居后宅”的话,便卯足了劲抨击赵明诚贪生怕死,一时间,赵明诚倒成了众矢之的了。
秦汉唐宋四朝人则猛然发现:“这李清照的丈夫,没有名字吗?”
“明女郎该不会是把李清照丈夫的名字给忘了吧?”这个猜测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但事实并非如此,明月当然知道那家伙叫赵明诚,但就像八五花的粉丝都不太喜欢自己的“姐夫”一样,明月对赵明诚这个高喊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哐哐纳妾的渣男很是不屑。
不要用任何话术为赵明诚洗地,什么古人思想和现代人不一样,什么李清照后来也接受他纳妾了,更有甚者用“起码比张汝舟好”这种理由为他开脱,明月只想骂人,谁跟那家暴男一比都会变得眉清目秀起来,赵明诚要是不跟张汝舟交朋友,李清照也不会认识这个小偷,更不会嫁给他,为了和离还受牢狱之灾。
再说了,讲李白杜甫苏轼的时候,也没见有人在意他们妻子的名字,那么讲李清照的时候,自然也不需要提到她丈夫的名字。
“后来党争局势逆转,李清照的丈夫又起复了。官场上一得意,就开始管不住下半身了。”明月讽刺一笑,“不仅纳妾,还纳了不止一个,据说是为了给他们家留后,但到最后也没生出来,可见问题出在哪已经很明显了。”
明月记得,虽然在北宋纳妾寻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依然有很多名臣一生都没有纳妾,比如司马光和妻子也没有孩子,人家就没想着找别的女人生,反而从族中过继了一个:“李清照一时间心灰意冷,认识到爱情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但两人毕竟是少年夫妻相伴多年,感情基础在那摆着呢,那男的估计也花了一些心思安抚李清照,两人后来还是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