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口气撑到放学,晚自习结束已经是九点多了,学生撒欢地涌出学校,夜色也被渲染得鲜活起来。
同桌柯杨向黎砚回请教一道难题,黎砚回讲得认真,讲完的时候其他人都快走完了。柯杨虽然坐在黎砚回隔壁,但黎砚回沉默寡言,又是学霸,她总觉得跟砚回有些距离感,当然她们关系还是不错的。
这道题困扰了她一天,总算是在黎砚回的帮助下搞明白了,她由衷地赞道:“砚回,你好厉害呀。”
砚回腼腆地冲她笑了笑。
柯杨早就习惯了跟黎砚回的相处,接着道:“你已经这么厉害了,还这么努力,我真是自愧不如。”
她们收拾了书包,关了灯,并肩往外走。
“你也很努力呀。”
柯杨摆摆手:“我没你那么聪明,不努力就要跟不上了。砚回,你是要去考江城二中吗?我有看到你在刷江二中的入学考试真题。”
“嗯,”黎砚回点头,“我爸妈想我考江二中。”
“好厉害。”柯杨真诚地感慨,“我考海州一中就已经很费力了。”
“你的成绩也很好啊,一定能考上的。”黎砚回走得慢一些,落后她半步,抬眼看见了她脸上的憧憬。那是一种黎砚回不太理解的情绪,她好像没有对未来的学校有什么期待。
“我以后想当外交官呢,我看过了,外交相关的好大学分都很高,考上一中哪里够呢?得进一中的快班,再保持在前五十名才有机会吧。”柯杨叹着气,面上却带着期待的光芒。
好亮眼呀。
黎砚回沉默了片刻,问道:“你这么早就决定了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吗?”
“是呀,我喜欢呀。”女孩笑起来眉眼弯弯,很可爱,“砚回,你对未来有方向吗?你的成绩应该能上很好的大学。”
“我不知道。”
“没关系,你可以慢慢想。”
她们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我右转,你呢?”柯杨缓下脚步问她。
“我直行。”
“那,明天见?”
“明天见。”
黎砚回在路口站了一会儿,看着柯杨渐行渐远。已经很晚了,放学的路上也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黎砚回看了一下表,抬脚接着往前走。
她家其实不算远,走一段路就到了。推开家门,房里是暖的,她妈张颂华女士在厨房忙碌。
“回来了?妈给你做了甜汤在桌上,你喝。”张女士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
“嗯。”黎砚回应了一声,把书包放在一边,坐到了餐桌边上。张颂华今天准备的是雪梨银耳汤,很暖很甜。黎砚回埋头喝汤。
张颂华忙完厨房里的事,摘了围裙,坐到餐桌另一边。她在三高教数学,今年带高二,算不上紧张,因此有时间来关心黎砚回的生活和学习。
“好喝吗?”她问。
“嗯。”黎砚回喝着汤,应了一声。热汤下肚,从喉咙一路暖到丹田。
张颂华慈爱地看了她一会儿,问道:“江二中那套真题刷了吗?觉得难吗?有把握吗?我给你看看?”
“嗯。”黎砚回放下勺子,从书包里取了卷子递给张颂华。张颂华从桌边抽屉里拿了支笔,顺手就批了起来。
“江二那边重数学,超纲的最多,要补的也多。好在数学是你最好的科目,基本功也扎实,应该问题不大。”张颂华是高中数学老师,一眼扫过去就知道她的弱项,不过是几句提点,黎砚回就听懂了,乖巧地抱着汤碗点头。
这样的学生本就是张颂华最喜欢的类型,更何况这是她亲生的女儿,她的声音都柔和了些: “挺好的,妈就知道你可以。物理和化学呢?我明天让你刘阿姨郑阿姨看一下。”
黎砚回又抽出了两份卷子,她已经喝完了汤,安静地坐着看向张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