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家大哥进去后,他冷眼看着孟墩子,觉得这孩子比他大哥厚道,也比孟玉柱厚道。
上来照顾自家养母,下能照顾三个妹妹。
而且他们家没了大哥这个顶梁柱,日子也是有条不紊的过着,没出半点差错。
也没让孟大娘和三个妹妹饿肚子。
说实话,就冲着这点孟三叔,便觉得孟墩子是个可靠的人。
“我走的十天你帮我把家看好了。”
“墩子,偌大一个孟家屯,三叔就只相信你一个。”
这话的份量着实不轻,也让孟墩子整个人都觉得肩上一重,他点头,“三叔,你放心,我会照着家里的。”
说到这里,他补充,“我也不会进来住的,就早晚过来看一看,没有外人进来打砸就行了。”
孟三叔嗯了一声,“那倒是不会。”
“莺莺如今在文工团站稳了脚跟,嫁的也是团长,想来整个孟家屯也没有不长眼的人,这个时候来得罪她。”
以前孟莺莺是身无长物的孤女,人人都可以欺负。
现在的孟莺莺不是了。
她身上有编制,有铁饭碗进了城,还嫁了一个团长。
不管是她,还是她的爱人,显然都是不好惹的。
孟墩子倒是没想到这一茬,他愣了下,喃喃道,“也是,莺莺如今有出息了,不需要我们保护了。”
也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半夜抹黑,去通风报信,让她离开孟家屯的小可怜了。
想到这里,他手里的东西都有些送不出手了。
孟三叔却没他那么多顾虑,“给我吧。”
“莺莺这人重情,知道你们惦记她,她肯定会很高兴。”
孟墩子有些不好意思,“三叔,这里面就是一些白辣椒和小鱼干,不知道她会不会嫌弃。”
“不会。”
孟三叔回答的果决。
“出门在外的人,就好家乡的这一口吃食,她只有感谢你的份,不会嫌弃你。”
有了这话,孟墩子这才放心了去,他又回去咬咬牙,把挂在横梁上的半块烟熏腊肉一起了进去。
这些都是家乡的吃食,想在外面吃到太难了。
孟三叔也没空手,他自己做了一罐子油泼辣子,又去老乡家里要了两斤干米粉。
这种米粉是他们湘西人从小吃到大的东西,干米粉泡发后,放点嫩绿的小青菜,在加一勺油泼辣子进去。
嗦一口粉,只会觉得幸福的冒泡。
孟三叔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后,又去了山上给孟百川点了一根烟,聊了一会天,“二哥,莺莺要结婚了。”
“她的爱人喊我去哈市驻队,参加她们的婚事。”
“我知道他们真正想喊的是你,只是如今你不在了,所以去的只能是我。”
“二哥啊,我是沾了你的光啊,这辈子还能出了孟家屯到处看一看。”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已经有些哽咽了,“要是你还在多好啊?”
“这次就是你亲自去看着莺莺结婚了。”
“说起来你还不知道吧?”孟三叔低头擦泪,“莺莺这次嫁的那孩子,就是上次给你抬棺的那男同志。”
“你说这巧不巧?那孩子给你抬过棺,如今又成了你的女婿。”
“你等着啊,我去看看那孩子对莺莺好不好,若是好,我就把他带回来给你磕个头,点根烟,陪你聊聊天。”
小坟包安安静静,只有坟头长的草才能依稀可见,孟百川已经在这里沉睡已久了。
孟三叔心里难受,说完后,他把坟头上的草拔了拔,这才双手背在身后,背影萧索地离开。
孟三叔要去大城市了,还是要去参加孟莺莺的婚事,这消息就如同一滴水溅进了油锅一样。
瞬间在孟家屯传开了去。
不少人都跟着感慨。
“谁能想到呢,孟莺莺那孩子如今能这么出息,不止是能在大城市扎根,还能在那边结婚,我听人说,她嫁的那对象也是驻队里面的团长呢,是个好大的官。”
“她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孟老三这个混不吝,也能沾了她的光,走出孟家屯,走出湘市去外面看一看。”
“这样来看,孟老三真是赚大发了。”
“孟百川没享受到的福气,被他孟老三给享受到了。”
说实话,孟莺莺之前没回来,但是月月却把工资寄到孟家屯来,这说出去谁不羡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