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刀!”
王大珰拿着红色的带子帮武帝把这把刀系挂在了武帝的冕服腰带上。
武帝走了两步觉得位置合适后,就直接往殿门口走。
而此时王大珰却在武帝身后叫到:“大家,”武帝回头,“这臂弩?”
武帝想了想,还是调转回头,在王大珰的帮助下把装有五支毒箭的臂弩装在了左上臂,隐藏在冕服之下。
“这冕服过于厚重了些,颇有些不便。”
出了大殿,在殿前的广场上站着一旅披甲执锐的轻骑金吾卫,金吾卫的盔甲是明晃晃的金色,虽然此时的阳光还不是多刺眼,但武帝一出殿门,看着这么老些金灿灿,还是觉得自己差点被闪瞎了眼。
还好,往金吾卫后面看去,就是薛耀所在身着黑色圆领武袍的近卫军了。
武帝没用任何人帮助,腰部一个用力,一下子就上了自己的黑色名为追风的马。
“启程。”
旅长右手击打左胸,低头应到:“是。”
当武帝的高头大黑马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在她身前护卫的,以及跟在她身后的上百骑就跟随着一起移动起来了。
场面当真庄严肃穆又显兵伐之气。
礼部还有奇招呢,当武帝的马动了之后,离得最近的在广场边上放置的有两人高的大鼓,便被早就准备好了的兵士敲响了。
如同击鼓传花,离武帝最近的大鼓被敲响后,声音传了出去,随后离了三百尺远的另一个大鼓再被敲响,以此类推。
等武帝骑马小跑起来,鼓声就越来越密集了。
……
就和平日里上值的日子里起的时辰一样,李三娘到了时间点儿就醒了,一睁眼就看到露珠儿睡得小脸红扑扑的可爱模样。
香了一口大宝贝大的额头,李三娘就轻声了喊着露珠儿起床。
因着今儿要去朱雀大街那边看武帝出城检阅兵士,以及想着去西市逛逛这两样事儿。
所以,昨晚,李二兄就叮嘱着一定得起的早些,早点出发早点到了,才能找到个好位置。
要是去的晚了,估计就真的什么都看不到。
因此,李三娘只能忍着心痛喊醒露珠儿乖宝啦。
等一切收拾妥当,早食都来不及吃,李三娘他们就坐着十九赶得车往朱雀大街去。
当然了,一头健驴可是拉不动这么老些人的,从李大郎到李三郎都自觉地下车跟着在一旁走。
结果,到了坊门那条路上,哟呵,看着这长长的队伍,怕不是这些人五更天还没到就从家出来,到坊门处排队了吧。
好巧不巧,李家排队的前头就是隔壁周老翁一家。
“哟,周阿翁,你们可真早啊。”
周家大郎下了车辕与李二兄见礼后才回话:“哪里算早了?瞧瞧,前面那些可才是真早呢。”
第211章 武帝
其实,这是武帝登位后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万寿节。
往年,不过都是群臣献礼过后,武帝与其还在的孩子们一块儿吃顿饭罢了。
并且,其他帝王的万寿节,可是真的没有要骑马去检阅军队这一事的。
毕竟,骁勇善战,能上马当将军,可以指挥战役,还能有一手过人的武艺的皇帝不是没有,太宗皇帝就是么。
但太宗时,万寿节时也没有说皇帝要在自己生日时去京郊大营检阅兵士啊。
武帝就非同一般了。
她与众臣的说法就是“我自高宗手里夺来的位子,靠的是几十万将士才能坐稳了这把椅子。我想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去看看为我稳固皇位的将士们有何不对?”
文官们一听这话,能说什么?
讲道理,她不听;用武力,你打不过。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就是礼部和兵部两方又就仪式流程打了三天三夜的口水仗罢了。
所以,在京兆府向外放出了风声。
万寿节第一日,武帝不仅仅会亲身出现,还会从朱雀大街出来,去城外十里坡北边的京郊大营那里检阅兵士这事儿。
而且后来又说,不仅如此,还会在皇城楼处接见献礼百姓,那可就了不得了。
你别说富贵人家了,就是外三城住的人,都想着到时候去路边瞅瞅皇帝是啥样子。
以长安为中心直接往外辐射出去,别说十里坡了,十里坡再往外百里,那都有不少人想到时来长安看看的。
因此,等坊门开了,李三娘他们在此处又等了近两刻钟,一家子都在街边卖烧饼的铺子买了火烧吃了,还略等了一会子,这排的队才动了起来。
李三娘抱着露珠儿透过车窗往外看,虽然平日里这街面上就常有穿着深蓝衣裳戴着帽子腰间挎刀的巡街捕快,但是这会子看着光是一边站着的就有五六人了。
更别说坊门处那块儿还有十多个,而且,两人一对的金吾卫在这整条路上,李三娘从刚才起到现在看见了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