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和荷叶都是随手可取的材料,就是这个党参用得比较少,本来每方要用3钱,现在是这整桶药水才能用到1钱。”
林三七尽管不是学中医的,但也知道药方一定要足量,药材数量要足,单一药量也要足,缺一不可。
“黄医生,这,党参才用不到十分之一,这效果跟不上呀。”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们这里的条件你也看到了,就这点党参还是县里从周边借来的。”
林三七明白了,不是当地政府不给用药,实在是钦县太穷太偏僻了,买不起,也用不起。
林三七蹲了下来,地上躺着一个老人家,这时候整个人已经跟一具干尸似的,脸颊和眼球已经明显凹陷,整个人都显得很烦躁,在地上翻来翻去。
林三七让旁边的人固定住老头,拿出体温计一测,体温达到了39c;
再测血压,80/50;
“这位老人家今天已经腹泻几次了?”
旁边一位女医生回道:“从天亮到现在已经拉了5次了。”
“那你们有没有做过大便化验?”
“林同志,我们连显微镜都拿不出来,哪有条件做检查呀。”
这个女医生轻哼了一声:“我们医院那些磺胺都去哪了?这可是救命的药,结果都给少数人拿走了。”
黄医生一听脸都红了,雷乡下则是两眼看天,表示跟自己无关。
林三七也轻哼了一声,真想给这个勇敢的女医生竖个大拇指,但想想独在异乡还是不要惹那些县城婆罗门了。
随后林三七又开始检查其他病人起来。
其实这个时候林三七最佳的处理方法,是抽几份病人的粪便,然后拿到2023年去化验一下。
但这里面有一个风险,两个时空不一样,万一把1959年未知的细菌病毒带到了2023年可怎么办?
万一扩散到全国全世界,那他林三七就是一个罪人,拉出去灌水泥沉海都死不足惜。
检查了大约十来个病人后,林三七已经心里有些数了,所有病人临床症状一模一样,从流行病学可以考虑是同一疾病,且有传染性。
林三七又问道:“你们那香公社的饮用水是哪个?”
雷乡长指着村旁边一条溪流说道:
“就是那条双江溪,我们那香公社的寨子,几乎都建在这条双江溪旁边。”
饮用水源单一且集中,这再次符合了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共饮一江水,共得一种病。
第170章 是痢疾不是霍乱
双江溪边,雷乡长、黄医生等几人都围坐在一起,大家都想听听林三七这位首都大医生的见解。
雷乡长第一个迫不及待问道:
“林同志,你觉得这次是哪种瘟疫可能性大点?”
林三七看向了黄知柏:“黄医生,你们之前的诊断是什么?”
“我们几人商量后的结果应该是赤白痢和霍乱的可能性大,不知道林同志的诊断是什么?”
赤白痢是中医说法,西医的学名全称是“细菌性痢疾”
林三七点点头,显然是认同这个诊断的。
毕竟主要肠道传染病就那么几种,用鉴别的方法都是可以一一排除的。
比如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果酱样,这个很有特色,也是最大的区分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有可能,这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疾病,偏偏钦县这边的原始森林蚊子超级无敌多,林三七为什么不怕热穿着隔离服?
怕传染疾病是一方面,怕蚊子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蚊子能传播的疾病太多了。
但流行性乙型脑炎除了高热腹痛腹泻外,一般都有非常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表现出的是颈强直、克尼格氏征和布氏征都应该呈现阳性,其实就是全身僵硬的样子,但林三七刚刚检查了,没有一个病人符合。
那么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可以排队的。
霍乱拉出来的大便是呈米泔样,而痢疾的大便是黏液脓血便等,光是看大便的颜色性状,两则之间也是能明显区别开来的。
“我赞同黄医生的诊断,痢疾的可能性最大。”
黄和柏一听,脸上瞬间就浮现了笑容,胸堂都不自觉挺了一下,显然为自己诊断正确而感到自豪。
雷乡长是外行,他不关心诊断,他更关心怎么样治疗?
“林同志,既然双方意见一致,那我们应该想怎么样治疗?现在每天发病增长人数都在100人左右,估计还有不少村庄数据没有统计进去,这非常要命啊。”
林三七马上就想起了传染病学课本上的知识,认真说道:
“第一个治疗原则,消化道隔离,就是这个双江溪水绝对不能再饮用了,甚至连洗衣服都不可以,你们公社马上组织人手去旁边山坳里去打井,打出来的水必须煮熟后才能饮用。
其次,所有病人的粪便都要集中,然后用石灰消毒,绝对不要随意

